掌上通道  湖南省怀化市 通道县 您好,请登录 免费注册|   客服热线:0745-8648668
当前位置:首页 > 病害库

大麦坚黑穗病

发布时间:2019/7/7 11:56:35
发病部位: 大麦麦子
别名:
拉丁名:
形态:
分布层次:
习性:
症状: 病株常较健株略矮。病穗上的小花、小穗均被破坏,变成一团黑粉状物,外被一层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。有的残存芒,膜较坚硬,风吹不坏,孢子间具油脂类物质相互粘结着。
相关病害:
相关昆虫:
简介:

症状 病株常较健株略矮。病穗上的小花、小穗均被破坏,变成一团黑粉状物,外被一层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。有的残存芒,膜较坚硬,风吹不坏,孢子间具油脂类物质相互粘结着。


病原 Ustilago hordei (Pers.) Lagerh.称大麦坚黑粉菌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冬包子圆形或椭圆形,大小5—9μm,褐色,半边色较浅,表面光滑无刺。冬隐子萌发适温20℃,52℃温水中15分钟致死。该菌有5个生理小种,其中C-1、C-2分布很广。该菌只侵害大麦和裸大科,即元麦、青梨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系幼苗侵染型病害,每年只在苗期侵染一次,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。每年大麦收获脱粒时,散出的冬孢子粘附在麦粒上,播种后,

冬孢子萌发,产生先菌丝。先菌丝分成4个细胞,每个细胞的近隔膜处产生一个担孢子,由担孢子萌发产生次生小孢子。小孢子萌发形成菌丝,不同性别的菌丝结合形成双核侵染菌丝,从大麦幼芽鞘侵入,后进入生长点,菌丝体随麦苗生长向上扩展。大麦抽穗前,病菌为害花器或种子,又形成大量冬孢子,出现病穗。这时湿度适宜,部分孢子很快萌发,用先菌丝侵入颖壳及种皮内,潜伏在其中越夏或越冬。

防治方法 用2%立克秀拌种剂(德国拜耳公司)10g拌大平等种子10k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