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蜍俗称“癞哈蟆”。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。背面多黑绿色,腹面乳黄色,背腹面均有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。眼后有一对大型的毒腺,可分泌白色的毒液,有防御敌害的作用。趾间有蹼。无鸣囊。它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,经加工制成蟾酥。蟾酥有解毒、消肿、强心止痛的功效,主治疗疮、痈疽、发背、慢性骨髓炎、咽喉肿痛、小儿疳积、心衰、牙痛等症。
蟾蜍喜暗湿,怕阳光,白昼潜伏,多穴居于泥土中,或石上及草间;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,以捕食蜗牛、蚂蚁、蚯蚓、甲虫与蛾类等小动物为食。冬季多在水底淤泥中过冬。蟾蜍为卵生,繁殖力较强。每年春季水温为10℃左右,空气湿度相对在90%时是它产卵的最佳气候。每个雌体1次产卵为5000枚左右,卵一般成双行排列在管状的胶质卵带内,卵带缠绕于水草上。蟾蜍对自己所产的卵没有保护功能。
|